早期一般的电脑使用者若是想要建构自己的伺服器,都还是要另外组装一台完整的电脑来专门提供下载或者是储存资料专用,随着网路速度的提升,以及下载数位资料的便利性,让许多人开始意识到除了有自己的电脑以外,还要有一台专门可以下载的装置,因此有很多人自己改装淘汰的电脑,或者是购买伺服器来使用。但这些都不是最方便最便宜的考量。近几年来,一种尺寸比较小型的网路储存装置称为NAS,在电脑使用者以及中小型企业中逐渐获得青睐是一个独立运作的网路储存装置。透过网路的传输,把资料存放在NAS的硬碟里面,也可以当做家庭网路中心的伺服器,或者是小公司的伺服器等等。随着NAS的流行,当作主要储存的硬碟也开始受到注目,也因此这些硬碟大厂们,针对这一块应用的特色,也推出了专属的应碟产品。今天要介绍的是来自WD集团旗下的HGST公司推出的NAS硬碟,HGST Deskstar NAS 4TB。
NAS的储存特色为何? 为什幺要专属的硬碟?
在还没介绍硬碟以前,应该要先说明一下NAS的运作特性,以及储存资料的方式,与一般当作系统碟来使用的硬碟有何不同? 难道一般硬碟就不能兼任NAS硬碟吗?
你可以把NAS看做是一台小型电脑,因为它本身有处理器,以及作业系统,不过NAS都是Linux架构的作业系统,有着体积小,速度快的特性,加上许多NAS厂自己的优化介面,让它操作起来不是很困难,却又没有Windows作业系统的庞大负担。NAS的工作其实并不複杂,许多NAS用户都把NAS专注在下载、多媒体档案分享,甚至是影音伺服器等工作上,所以在NAS上面的档案传输,基本上都是属于连续传输的种类,也不像Windows有许多背景作业,需要随机4K的读写效能。而且NAS因为耗电量低,加上当作伺服器可能需要连续长时间的下载工作,所以耐用度的要求也比一般硬碟要高,而这样的储存方式,就跟监视器影像储存非常类似,也因此针对这样的用途,厂商在设计上就会朝向耐久度方面来加强,因此才会有NAS专用的型号推出。
Windows 2.2TB的原罪,超过2TB最好还是放NAS
你也许也注意到了,平平都是硬碟,在比对一般硬碟的4TB规格与NAS专用硬碟的4TB规格上,还是有些出入,特别是一般硬碟会强调自家的专用软体,而NAS硬碟则什幺都没有附? 为什幺一般硬碟还要专用软体? 不是随插即用吗? 其实这要怪的是Windows系统在磁碟分割区的设定上眼光不够长远,因此基本上标準分割区有个2.2TB的限制,若是硬碟超过2.2TB,採用一般的分割区是会被强制分割成两半的,所以通常硬碟厂也会推出软体工具来最佳化Windows系统的磁碟分割区,反观Linux以及Unix底子的作业系统,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採用了Ex-FAT格式分割区。而NAS採用Linux系统,可以直接分割最佳化4TB没问题,要是用在Windows下的话,还是得用厂商的软体。不过现在新的主机板加上更新过的Windows,还是可以直接辨识到4TB以上,但因为我曾经在Windows下测试时遇过4TB的NTFS分割区在下次开机后直接不见的问题,让我实在无法信任Windows系统。
HGST Deskstar NAS 4TB产品开箱
虽然已经把传输介面改成SATA 6GB/s,不过多数的硬碟还是受机构限制,而传输速率甚至连SATA 3GB/s都填不满,所以速度方面一直就不是硬碟的强项,但容量方面的成长速度,近年来倒是突飞猛进,以HGST Deskstar NAS系列来说,它只有3TB跟4TB两种容量版本,1TB什幺的已经看不到了。在NAS硬碟机种大部分不太要求效能的因素下,HGST Deskstar NAS却有着7,200rpm的转速,以及64MB的大容量Cache,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可靠度规格上,non-recoverable bits read的错误率,是只有10的14次方,一般来说若是有10的6次方已经算是中高以上的可靠度,这里影响的是资料写入的正确性,你总不希望下载了一堆东西却是写到错误的磁区上,等于是废掉的资料吧。
HGST,虽然是在WD集团旗下,不过看样子产品跟贩售还是独立运作,所以之前着名的日立DESKSTAR系列也继续使用,而这次的产品就是在桌上型系列下面的NAS系列,这个系列也算是新开发的系列。採用7,200rpm高转速硬碟,针对一般NAS硬碟的效能不佳的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解答。
保固方面,HGST是提供了三年保固。
打开盒装以看到本体採用真空静电袋密封,而两个黑色塑胶支架提供运送中防震的效果。
里面还附一个HGST的3GB免费云端空间,不过3GB对比4TB,好像十分的不够用啊。
标準3.5吋高度,4TB拿在手中感觉沉甸甸的很扎实。
空重有684g。
在SATA跟电源接口的右边,感觉上是把以前的大4P电源接口保留下来,但又是封住的。
接电脑SATA 6GB/s 效能实测
接到电脑的SATA 6GB/s接口,现在新晶片组的BIOS都可以直接辨识没有问题。
直接接在电脑上的SATA 6GB/s接口,Windows 7 SP1更新到最新,可以直接辨识这颗硬碟并且进行格式化,NTFS可以对全盘格式化,而格式化的容量是3.63TB。
论硬碟测是基本上就是HDTUNE的专业项目,首先来测试读取速度,由结果显示它的内外圈差是约一倍左右,内圈可达166.4MB/s,外圈可达80.5MB/s,Access Time需15.4ms,传输爆发率可达386.5MB/s。
删除磁区后进行HDTUNE写入测试,得到的结果与读取相差不多,内圈可达167.5MB/s,外圈可达78.5MB/s,Access Time 13.6ms,传输爆发率344.2MB/s。
机械硬碟的4K通常都只有300 IOPS左右,这颗4K可达到4XX IOPS也算不错的了,不过还是要在提醒一次,机械硬碟看的是持续传输效能以及耐用度的表现。
以快乐表为名的ATTO,测出来的数字的确比HDTUNE要好看一些,可以达到172MB/s,效能的分水岭是从8MB样本大小后开始的。
以PCMARK 05的HDD测试来看,总分是11207分。
USB 3.0外接盒实测
外接盒? 真的有外接盒支援这幺大的容量的硬碟吗? 答案是真的有,虽然外接盒百百种,做外接盒晶片的厂商也一大堆,不过若是你够海派,拿4TB的硬碟当随身硬碟去人家家里拷贝东西也是超有面子的。
这个没有写明厂牌的外接盒,是我在露天拍卖买的,一组只要六百多元也不算贵,而且它真的完全支援,除了USB 3.0传输以外,还另外提供两组USB 供电,可以充手机或者行动电源。
它不需要螺丝固定,直接把硬碟推出接上就可以开启电源。
当成外接盒后,还是可以抓到完整的磁碟分割区,进行测试后效能也不差,可以达到规格的170MB/s。
同样用HDTUNE来测试,读取速度也是跟接在SATA一样。
写入也差不多。
实际执行档案总管的档案拷贝,把整个3DMARK目录拷到4TB内,大多为单一大档案,实际拷贝速度平均超过130MB/s以上。
NAS实测体验
接电脑、接外接盒,都不是它真正的归属,装进NAS里面才是它的宿命啊。本次体验採用ASUSTOR华芸的NAS系统,根据ASUSTOR的列表,以及HITACHI硬碟本身的相容性列表,市面上常见的NAS像是QNAP、SYNOLOGY、THECUS等等都有在相容性测试过关的列表内,这款NAS具备4 Bay,如果本钱够粗,一次买四颗,等于你的农场变成16TB,真的是太HIGH了,自己的电脑才装了1+1.5TB而已,这样的空间大小完全可以做全碟1:1备份啊。
安装方式就是直接把硬碟锁在托盘上装入即可。
进入NAS系统后,当然要先开始初始化。
现在NAS系统介面都写都非常简单易懂,安装时也有精灵引导,几乎是全自动安装。
分割区会以EXT4的格式分割,全碟分割后还剩下3.21GB空间可以使用。
分割好了之后,关于硬碟的基本状态,也可以经由磁碟管理员来监控,包含温度、状态以及SMART指令集回传的健康程度。
当然,拿来当NAS的主要功能,相信80%的人都是当作农场放牧,至于要养什幺东西则视各人所好啰,这种大容量,让我开始往高解析影片的种子发展,甚至是4K影片档我都无所惧怕,这也是高容量带来的绝对优势。
在已经是网路芳邻的情况下,也可以在Windows层直接用档案总管来传输档案到NAS硬碟,这边的话除了硬碟本身的速度以外,网路速度也是很要求的,基本上我家已经是上传60MB/s的速度,所以这样看起来直接拉档案也是ok。
结论:大容量优势引人入胜,NAS最佳伙伴。
以NAS储存为主的应用,在其他同业之间也推出了对应的产品,不过HGST Deskstar NAS系列,除了全部採用7,200rpm转以及64MB大容量快取以外,在保固方面也是提供3年保固,相对来说有些它厂的产品不是5,400转,要不就是只有2年保固,以保固来看的话HGST提供的年限比较让人放心一些。在效能实测上,也可以测得约170MB/s的效能表现,直接拿来当桌上型电脑的储存单元也是够用的。实际测试时候,它的运转震动感很小,也没有甚幺奇怪的运转噪音,是一款值得信赖的NAS专用硬碟。